湖北品牌发展研究中心文化品牌研究所
社会文化推广方面标志性突出贡献
文化品牌研究所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及湖北地区文化品牌服务,在校内外举办了多场大型非遗文化活动,为湖北的文化部门、企业、景区等提供品牌提升、非遗咨询、宣传策划、文化展出推广等多项服务,受到了诸多好评及报道、转载,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在社会服务、文化推广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突出贡献。
一、在文化品牌研究和社会推广中成立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2015年,文化品牌研究所在进行文化品牌研究和文化推广中,深感我国非遗文化的丰富性以及保护传承的必要性,开始致力于将文化品牌与非遗文化进行融合,在湖北品牌发展研究中心的助力下,我们于2015年8月申报并成立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为非遗校园传承,将非遗文化与品牌文化进行融合,经过7年的发展、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全省22所非遗中心中独树一帜。
二、连续5年举办了丰富的非遗文化活动
(一)文化所和非遗中心举办文华学院第一届风筝文化艺术节(2016年)
文化所老师带领15级汉语言文学的学生,走访了武汉三镇的风筝老人,进行了广泛的调研,最终邀请了50多位风筝老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武汉大学生风筝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发布了师生共同调研、撰写完成的非遗调查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校园传承系列调查之风筝文化调查报告——风筝文化对武汉大学生的影响》,发布的新闻稿《调查:武汉四成大学生不会放风筝 非遗文化亟待保护》被各大媒体竞相转载,引起了社会较大的关注和对高校文化传承的反思。
(二)连续多年举办古琴文化艺术节(2017年—至今)
2017年,非遗中心古琴文化研究所成立,文化所和非遗中心全体老师带领学生第一次筹备古琴文化艺术节。文化所邀请了武汉音乐学院著名古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丁承运教授和武汉古琴名家陶健先生、阮延俊先生开设古琴讲座,成功举办了首届武汉大学生古琴艺术节,同时发布了师生共同参与调研、撰写的大型调研报告《武汉大学生古琴文化认知调查报告》,引起了众多大学生对古琴文化、知音文化的关注。此后古琴艺术节成为每年一度的非遗活动,随着古琴研究所传承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外交流的扩展,且活动质量越来越高,2018年我们举办了第二届武汉高校知音文化和古琴文化艺术节,邀请了更多武汉其他高校的大学生前来参加演出。2019年文化所和非遗中心与洪山区文旅局合作承办了武汉市第15届高校艺术节古琴专场,活动邀请了武汉古琴界知名古琴专家、音乐家担任评委,邀请了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文华学院等十余所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参与大赛,在高校圈影响很大。
三、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
(一)连续7年助力校级文化活动,培育非遗节目(2016年——至今)
文化所和非遗中心承担着助力校园非遗文化建设的重任,2016年起,开设了系列非遗课程,包括全校公选课、学部平台课、专业方向课等一系列非遗课程,如《摆手舞》、《马山民歌》、《碟子舞》等,连续6年向我校红枫文化艺术节输送了土家族摆手舞、藏族舞、马山民歌、碟子舞、古琴弹奏、汉服秀、太极拳等多项非遗节目,极好地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营造了校园的非遗文化氛围,让更多学生见识到丰富的非遗文化,并琴声参与其中。至今文化所和非遗中心一共参加了六届红枫文化节,稳定地培育、输送非遗节目。
(二)开设文化品牌方向的课程,毕业选题文化品牌方向占比较大
2016年以来,文化所一共培养了7届毕业生,学生毕业生共计616人,经过初步统计,文化品牌方面论文共计121篇,占比20%,主要涉及非遗文化品牌、文学品牌、影视品牌、传统文化品牌等,表明在文化所的培育下,学生积极主动关注文化品牌,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传承形式。
四、为湖北地区的文化部门、企业、景区提供社会服务
(一)文化所为湖北利川文化部门提供非遗服务(2017年—至今)
2017年12月,文化所和非遗中心的谭邦和教授在与利川文化部门共同探讨湖北本地文化发展问题的过程中,一致认为品牌中心的文化所、非遗中心的研究及服务方向正是他们进行文化保护、传承、打造过程中非常需要的,共同促成了本次的《非遗研究与品牌建设合作协议》。双方约定,文化所帮助他们解读相关文化政策、协作利川本地的非遗文化进行申报、保护及品牌打造,为他们提供相关培训等。本次合作是文化所运用自己的品牌及成果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契机,极大地提升了文化所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文化实践队为鄂旅投的沔阳小镇、东山小镇进行品牌提升策划以及传统文化演出服务(2021年)
文化所于2016年、2021年先后与鄂旅投旗下的沔阳小镇、东山小镇进行了景区文化品牌提升策划及实施合作,形成了双方都认可的方案。2021年十一黄金周开街节时,文化所文化实践队的师生在东山书院进行了非遗为主题的品牌文化展示,呈现了古诗词吟诵吟唱、古琴弹唱、太极拳、武术等多项民间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为东山小镇造就了一场文化盛宴。演出后,双方达成一致,在东山小镇设立了实践基地。活动结束后师生总结均表示本次活动收获得别大,能力和潜能得到了极好的锻炼。
(三)文化实践队为湖北文旅森林公园景区提供品牌打造、宣传策划服务(2022年)
2021年下半年,文化所受邀为湖北文旅森林公园景区“渔桥浪金”进行品牌打造以及宣传策划,经过多次沟通,最后形成了方案,于2022年3月进行了现场演出以及非遗主题宣传片的拍摄。师生进行了古琴弹唱、汉服秀、太极拳、舞龙等多项演出,制作了1分钟的宣传片,发布在湖北日报头版,多家重要网络媒体转载,为景区扩大了知名度,引流效果特别好,景区游客爆满。后续将会继续合作,为景区继续提供策划支持服务。
湖北品牌发展研究中心
文化品牌研究所成果评定专家意见
孙正国,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2015年,以文化品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为主要力量,文华学院成功申报获准建立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此后我多次受邀为文化所、非遗中心开设非遗讲座,参加他们的学术活动,也交流华中师大非遗研究中心的工作经验,对他们的工作比较了解。他们不仅开设了非遗系列课程,积极开展非遗学术研究,还连续举办武汉大学生风筝文化节、武汉大学生古琴文化节等大型非遗活动,并以非遗元素丰富了文华学院的个性化教育理念,给文华学院以红枫艺术节为标志的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非遗特色。他们利用非遗文化立德树人,培育了许多有非遗意识、有非遗知识、会非遗技能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校内外、中小学、景区、社区各处传播非遗文化,还与洪山区政府、利川文化馆以及湖北本地企业鄂旅投的多个景区、附近社区合作,进行文化品牌的设计、打造、宣传,提供文化咨询服务,独树一帜,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加强,服务对象也不断拓展开来。从这些方面来看,文化所、非遗中心在培养非遗人才、非遗校园传承、非遗社会传播、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果丰硕,贡献突出,在同类院校中少有可比,值得赞赏。
品牌中心文化研究所成果评定专家意见
萧红,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
文化所、非遗中心自成立以来,在优秀文化的传承推广教育、社会服务工作中越来越有影响力,不仅在校内推动了校园非遗文化特色的建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传承模式,还积极向校外辐射,连续5年举办校级、区级、市级古琴文化大赛,广邀武汉大学生中古琴爱好者参加高雅艺术古琴文化的交流、切磋,为武汉的大学生搭建了交流平台,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此外,文化所、非遗中心还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创造性地进行了“古诗词+古琴+情景剧”精品节目培育,并与多个景区建立了展演服务合作,其高水平文化创新能力在同类院校中实属罕见,这方面确实是具有标志性的成果之一。
鉴于非遗中心在文化传承推广、社会服务中所做出的成绩,2021年,武汉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与非遗中心建立了合作意向,共同致力于语言、文化的推广等社会服务事业。2021、2022年连续2年邀请非遗中心的研究员加入“国家乡村振兴县教师培训”项目,担任主讲教师,为来自四川金阳县、云南会泽县的200多名中小学教师开设古诗词吟诵的线上直播课,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受到一致好评。2022年两个基地就“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及研究项目达成进一步合作意向,今后将会继续扩大合作面,共同为推动国家语言文字、推动优秀文化的普及、传承工作携手并进。
品牌中心文化研究所成果评定专家意见
何新文,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文化所自2015年成立以来,积极为湖北本地的文化品牌建设和研究做贡献,在校内参与打造红枫文化节的品牌,推动校园非遗文化传承,多次举办武汉大学生古琴文化节、风筝文化节,都很成功,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校外与洪山区政府、利川市文化馆、湖北鄂旅投等单位合作,开展非遗活动或文化品牌设计、非遗咨询服务等多项社会服务,为区域品牌文化建设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作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我曾经多次到访文华学院,参与学术交流,对他们的工作多有了解,认为他们很出色,很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