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盘点过去一年中心所得,成果丰硕。
媒介所研究员出版学术专著1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以湖北省为例》(黄龙,吉林大学出版社,2022年10月,24万字)。
发表学术论文6篇,包括:《从中国生态环境类词语的变迁窥探中国社会变化——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1-2021)>中生态环境类的媒体新词语为对象》(李觅,《중국연구》2022年3-23月);《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CEP and IPEF from the China-U.S. Competition》(李觅,《Modern Economics & Management Forum》2022.Volume 3 Issue4);《《“新钻石模型”视角下中国“特色小镇”品牌建设研究——以陕西省白鹿原民俗小镇为例》》(李觅,《现代商业》2022年7月)。《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定位研究——以文华学院为例》(薛小庆,《名汇》2021年12月);《探究全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薛小庆,《名汇》2021年12月);《“学术型”学生的定制化发展路径设计及实践探索》(杜俊伟,《大学课程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论文集)》2022年10月)。
两个省级项目按时结项,包括:郑潇,武汉研究院课题《移动短视频对城市形象构建的影响研究——以武汉为例》,2022年3月结项;薛小庆,省级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重点项目《新时代民办高校立德树人舆论场构建研究》。
两位老师成功立项:丁莉,文华学院校基金《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武汉城市社区老年群体数字融入问题研究》;胡今天,文华学院科研服务教学专项课题《智能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学习场域拓展研究与应用》。
文化所研究员出版学术专著1部:《王念孙的古音学和<读书杂志>研究》(彭晓艳,光明日报出版社,2022年6月,29.1万字)。
发表学术论文9篇,包括:《守正才能出奇》(谭邦和,《阅读时代》2022年7月);《语文教师要会写作》(谭邦和,《阅读时代》2022年7月);《史绍典散文集<此心安处>序》(谭邦和,《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年8月);《武汉民间童谣中的城市记忆》(王芳,《武汉学研究》2021年12月);《古典文献高校传承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彭晓艳,《高等教育研究》2022年8月);“共性”融合“个性”的应用型人才个性化培养模式(刘晶,《大学课程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论文集)》2022年10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举隅——以诗文为中心》(刘春景,《天中学刊》2022年2月);《高僧与俗人之间——论唐代诗僧齐己的“俗化”问题》(刘春景,《唐都学刊》2022年5月);《大学写作课程智能化的探究》(刘晴,《文学教育》2022年12月)。
两位研究员的项目按时结项,包括:刘宝俊,“严学宭《中国文化史研究论纲》整理研究》,2022年11月结项;王芳,博士基金项目“文化传播视野下的武汉民间童谣研究”,2022年11月结项。
获批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1项:2022年9月20日,法律研究所曹美阳获批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立项课题——《批判性思维视域下国际私法课程思政建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