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中心成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心成果 -> 学术刊物 -> 正文

学术刊物

全球视野下地方卫视国际报道创新

发布日期:2019-06-30   发布人:   访问次数:

全球视野下地方卫视国际报道创新

李觅:文华学院新闻系副教授 湖北品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国际新闻报道是传播国家声音,树立国际形象的重要平台。目前,我国国际新闻报道已经形成两大力量:一支是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环球日报》等构成的“中央媒体矩阵”。另一支是以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东南卫视《海峡两岸》、湖北卫视《长江新闻号》为代表的“地方军”。这两股力量互为补充、良性互动,追踪国际时事热点,能够较为鲜明地表达中国立场,进行议程设置,传递中国声音。

 

地方卫视国际新闻报道环境

200651日,由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打造的日播类新闻栏目《直播港澳台》在深圳卫视首播,该栏目一方面覆盖港澳台新闻,另一方面还将视角伸向了国际新闻报道领域。201211日,湖北卫视首档国际新闻评论类栏目《长江新闻号》开播。此外,东方卫视《环球交叉点》、东南卫视《海峡新干线》等在聚焦国内新闻的同时,也进行了国际新闻报道的重要探索与实践。

地方卫视国际新闻报道的发展,与三个层面的环境需求有关:

(一)宏观:与国际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

面对世界格局的深刻变革,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初心,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声音也越来越受到国际舞台的关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但是在中国的对外传播领域,尤其是中国媒体长期担任“二传手”的角色,难以主动发声,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一些关于中国的报道仍缺乏对中国的全面客观的认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迫切需要更为开放、创新的国际新闻报道方式,改变中国在西方眼中的“刻板印象”。

(二)中观:省市加强、改进对外宣传工作的需要

近年来,地方对外传播能力普遍受到重视。但是,对外传播的强势资源、平台仍集中在中央媒体,地方资源难以与其相比。在这一背景之下,一方面,地方有效地利用中央媒体资源实现对外传播。另一方面,通过地方媒体,尤其是地方卫视平台,主动发声,扩大区域的认知度、影响力。

(三)微观:地方卫视转型的突破口

在新媒体环境下,国际新闻报道因其高专业度、高门槛等特点,商业媒体较难介入,因此成为地方卫视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地方卫视国际新闻报道的痛点

地方卫视通过国际新闻报道的差异化竞争,锻造新闻品牌,扩大地方卫视的影响力。但在传播过程中,地方卫视存在资源、渠道、人才等不足。

(一)报道资源有限

一些重要的对外采访中,中央媒体几乎处于垄断地位,新闻发布方往往选择中央媒体进行首发。有资料显示,新华社一天的国际新闻发稿量一般不超过300 条,却要向135 家地方媒体提供专特稿,向超过1300 家地方媒体提供国际通稿。因此,地方卫视在国际新闻报道时,经常出现选题“撞车”。

(二)缺乏复合型的国际新闻报道人才

湖北作为中部省市,虽高校众多,但“新闻+外语+国际关系”的复合型人才却较少。在实际的采访中,一些年轻的新闻记者,有一定的外语能力,但缺乏国际关系方面的知识。例如,《长江新闻号》栏目在一些重要的外事采访中,有时会通过部门合力或邀请国际关系方面的专家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资金难以支撑媒体“走出去”

海外采访是地方卫视国际新闻栏目展示“国际视野”的关键载体,目前二线或三线地方卫视已面临广告业务下滑等生存难题,很难支持国际新闻报道团队“走出去”。不过,相比二线、三线卫视在资金上的窘境,深圳卫视、东方卫视的记者则较频繁地现身海外重要新闻现场。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记者就多次深入到东盟峰会等国际会议的一线,进行现场的报道与观察。在2016年东盟峰会现场,深圳卫视记者丘倩怡就全面报道了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外交首秀”。

 

地方卫视国际新闻报道的创新途径

地方卫视结合自身实际,打造以“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为主旨的国际新闻报道。通过对《直播港澳台》、《长江新闻号》节目内容的分析,目前两档节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报道实践。

(一)创新高度,走出地域思维

通过梳理《长江新闻号》栏目连续五年的“两会特别节目”观察到,这类策划在高度上进行大胆的创新,跳出了“国内”的局限,用“全球性的格局观”,审视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共同话题。特别报道《向世界证明·中国解答》,着眼于一系列世界性难题,重点突出中国在解决这些难题过程中,进行的有益探索,利用鲜活的案例,权威可信的数据,向世界展示中国方案。

(二)创新角度,寻求“第二落点”

“第一落点”是指第一时间点报道的新闻,即第一时间获得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以及第一时间发出相关报道。“第二落点”是在此前媒体“第一落点”的基础上,寻求全新的报道角度。在国际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地方卫视由于资源所限,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根据公众的关注度,进行跟踪报道。例如,2018524日到25日期间,德国总统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也是默克尔第11次访华。对于这一新闻,湖北卫视《长江新闻号》栏目策划出了《默克尔到过的中国城市,可能比你到过的都多……》,全面梳理了默克尔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成都、合肥等中国各地的趣闻趣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兼具生动、深度、广度。

(三)创新形式,强化“观点+故事”

1.强化国际新闻的评论特性。

观点是国际新闻报道权威性的重要载体,也是强化媒体品牌认知的主要形式。目前,地方卫视在“强观点”上进行了探索。例如,《长江新闻号》培养出了本土专家级评论员陈菲,评论深入浅出,个性鲜明,故事生动,尤其是他的一口不标准的武汉普通话成为了他鲜明的特色。

2.强化国际新闻报道的故事化传播。

在实现中国故事的全球传播过程中,地方卫视也承担着一定的传播功能。而在“中国故事”的传播过程中,要全面考虑传播对象的文化背景、社会心理和认知模式等。《长江新闻号》栏目在国际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创新地采用“1+N”的报道模式,即1个观点+N个故事。通过故事打动受众,让严肃的国际新闻报道变得更加引人入胜。

 

地方卫视国际新闻报道的前景

今天,中国已经站在了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开放的新起点。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地方卫视国际新闻报道将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凭借自身报道水平的提升,报道渠道的扩展,成为中国对外传播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一)媒介平台的融合化

在媒介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直播港澳台》、《长江新闻号》栏目拥有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媒体平台,根据平台的不同特质,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内容生产与推广。《直播港澳台》在其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了“直新闻”“畅谈”等多个个性化十足的子版块。

(二)表达方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电视化表达手段,多以“同期声或配音+画面”,这种表达方式显然已经难以适应目前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地方卫视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可以更多地尝试引入动画形式、大数据新闻等方式,让表达方式更活泼,更有亲和力。

(三)传递观点的深度化

随着媒体智能化的发展,“机器人写手”未来极有可能进入国际新闻报道领域。地方卫视的国际新闻报道团队,应通过深度挖掘,拓展广度,实现国际新闻的“再解读”,从而使国际新闻报道通过深度观点的传递,实现国际新闻报道的“差异化竞争”。

 

参考文献:

[1]梁博:《浅析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的报道特色——以“习马会”报道为例》[J],《视听》,2016年第2

[2]谭言歆:《深圳特色的港澳台资讯之窗——〈直播港澳台〉栏目魅力解码》[J]》,《当代电视》,2009年第7

[3]苏荣才:《让世界听到深圳发出的声音——〈直播港澳台〉及深圳卫视新闻的创新发展》[J],《南方电视学刊》,2013年第3

[4]梁云:《站位决定高度  故事赢得精彩——〈长江新闻号〉创新主题报道的启示》[J],《新闻前哨》,2013年第9